湖南文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读·行·悟·宣”四位一体打造思政实践“金课”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24-03/29/content_637144.htm?div=-1
实践教学作为思政课教学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既是检验思政课课堂教学成效的重要手段,也是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党的创新理论分析现实问题、提升理论水平、提高学习积极性和兴趣的重要渠道。湖南文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历来重视思政课实践教学,在近30年的实践教学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成功探索和总结出了“读·行·悟·宣”四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
读典明道:掌握科学方法
实践教学的重点在通过实践认识客观世界,但如果没有科学的理论作指导,就难以在实践中通过现象看本质,难以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为提升思政课实践教学成效,提高学生在实践调研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团队在教学实践中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党的创新理论重要著述研读列为思政课学习的必备环节、参与课程实践调研的前置条件。为组织学生系统学习经典著作,课程团队组织师生成立了经典著作研读社团“习马研读社”,以两年为一个研读周期,通过专家导读、学生句读、论文撰写的方式,精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和党的创新理论重要著述,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提升思辨能力和写作水平。严格而规范的经典著作阅读训练,不仅为学生参与实践调研提供了方法论指导,也为学生毕业后的求学和职业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近年来,研读社学生在各类学术期刊以及地方党报上发表理论文章累计100余篇,在地方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用人单位也对学生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和写作水平给予了充分肯定。
行走求实:打造移动课堂
在强化理论学习和思维训练的基础上,课程团队立足学校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自1996年起组织师生开展社会实践与调研活动。近30年来,课程团队着眼于课程特色打造与课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设计了“传承红色基因”和“记录山乡巨变”两个特色课堂。“传承红色基因”特色课堂建设充分利用湘鄂西、湘鄂边和湘鄂渝黔革命老区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开展追寻先辈足迹、重走长征路等系列活动,在红色人物故居、重要历史事件发生地开展现场教学,挖掘、讲述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改革不同历史时期如何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如何践行初心使命、如何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近30年来,师生们遍访湘鄂西和湘鄂渝黔各处红色景点,并在相关历史事件的关联性追寻中不断扩大调研实践范围,开展了重走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山路线,红二、六军团“湘西攻势”路线,红三军七千里“小长征”路线等活动。实践途中教师结合红色人物和事件开展的现场教学活动为学生留下了终身受益的精神食粮,成为学生心中向往的“行走的思政课”。“记录山乡巨变”特色课堂由团队教师在武陵山区腹地的石门、慈利、鹤峰、桑植等地选取多个村庄,通过定期回访的方式记录乡村社会经济的变化,通过近30年的不断回访,师生们记录下了武陵山片区民众从摆脱贫穷到实现小康的全过程,这些生动的素材成为思政课堂上极具说服力的现实案例,同时也成功打造了校村携手育人的典型案例,多次作为经典案例在各类会议上交流。
悟理增信:铸牢理想信念
实践积累的是经验材料,虽然鲜活,但作为感性认识的纯经验若不能转化为学生的理性认知,其教育效果必然大打折扣。为了帮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将经验上升为理论,课程团队在实践调研过程中,特别注意结合现场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问题探讨,在研讨中升华情感、强化信念。在重走长征路的过程中,师生们围绕着红军为何在遭遇重大挫折后依然能够保持昂扬的斗志和必胜的信念开展研讨,从中领悟了理想信念的力量;在重走红二、六军团“湘西攻势”路线的征程中,师生们领悟了老一辈革命家的大局意识。实践过程本身也成为锤炼学生品格、强化学生意志力的重要课堂,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只要学生完成了超长距离行走或者接触到了一些感人至深的事例时,指导教师都会及时引导学生从思想层面进行自我剖析,不断强化学生的理想信念。几乎所有参加过实践调研的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的感悟,一次实践调研就是自己受用一生的精神财富,在人生路上再遇到困难时,都会以当年实践调研战胜困难的经历勉励自己,大胆地直面并想办法克服困难。
宣讲证效:提升社会影响
为了更好地发挥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影响力,让更多的人从实践成果中受益,课程教学团队不仅注意将实践教学成果转化为课程教学资源,还组织学生开展宣讲活动,不仅面向本校同学介绍实践活动开展、实践调研的价值,还特别注意将实践调研成果转化为服务社会的资源。近年来,课程团队充分利用实践调研的成果推出了系列微宣讲课程资源:2017年建军90周年之际推出“八一南昌起义中的常德人”系列微课;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推出“为新中国成立作出贡献的常德先烈”系列微课;2021年建党百年之际推出“百年党史上的常德地方人物和事件”系列微课;2022年推出“一个小山村的十年变迁”系列微视频课,讲述党的十八大以来发生的山乡巨变。与此同时,课程团队还组织师生到大中小学及社区开展宣讲,运用身边的红色资源教育影响更多的人坚定理想信念,每年宣讲百场以上,受众万人以上。
在总结近30年实践教学经验的基础上,课程教学团队创新性地提出了地方高校思政课程建设既要推动社会资源校园化以完成思政课教学体系的构建,也要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成果的社会转化以提升理论的服务功能和检验大学生的理论学习成效,并及时将党的理论创新成果、重大时政热点、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成就、学生专业实际融入到思政课教学体系之中的“两转四融”地方特色思政课教学体系构建法,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先后获省级思政“金课”立项、湖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基层理论宣讲活动更是得到了常德市委宣传部门的高度肯定,获批成立了常德市党的创新理论大学生宣讲团,成为“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的重要宣传力量,被湖南省委宣传部门评为全省理论宣讲先进集体。(一审 张圆圆 二审 朱凯玲 三审 董树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