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平凡老人不平凡的一生
作者简介:
***,女,汉,来自青海湟中县乡村的一个姑娘。地地道道的西北农村人,父母祖辈没有一个当官的,跟有钱人,经商的这些词完全打不着边。从小就知道自己需要考大学,那是在还在还都不知道大学是什么东西的年纪,以至于慢慢懂了什么是大学,再到如今上着一个二流的,一般般的大学,都已经快二十岁了,差不多人生的三分之一的年纪就已经过去了。虽然也可能体会过同龄的孩子所无法体会到的困苦,吃过相对来说有点多的苦,经历了比一般人有点多的事情,然后自认为是一个相对成熟一点的姑娘。
但不管多么与同龄人不同,跟七十三岁的姥姥聊起来,依旧是那么幼稚,仍然不懂那个年代的艰辛,仍然无法理解那代人的心酸,有些老人的经历也总是让她大惊不已。读完老人的一生,我就像读完一本厚厚的书,并且不失精彩与丰富,我相信这比看了任何一部电影精彩,比看了任何一部电视剧回味深长。因为这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是真实的人讲的真实的故事。因为真实,所以感动,因为互动,所以心酸。因为是姥姥一辈子的故事,所以也更加珍惜,更加认真。聊完之后,沉重的叹了一口气,百感交集,深感幸福,同样也对这位老人肃然起敬。以前因为不懂,所以不在乎,更谈不上多佩服,如今却是从内心深处有一股感激与佩服之情。
平凡的老人,不平凡的一生,到了最后,貌似也多少有点懂了老师布置这篇作业的意义何在了!
文章人物简介:
***,女,汉,1942年出生,属马,今年七十三岁。兄弟姐妹6人,在家排行老二,有一大她五岁的姐姐,属牛;大妹,属鸡;一个弟弟,属鼠;二妹,属蛇。三妹,属鸡,小她16岁,在那个年代,结婚早,按照老人的话说就是她都可以当她妈了。老人的妈妈,属蛇,43岁去世,娘家同婆家在同一个村。老人的爸爸:属羊,木匠,辛苦自学而成,平时在别人家打工,给人家们盖房子,做家具。
农民,爸爸妈妈也都是纯农民,出生在那个年代,还出身在农民家庭,小时候的她日子过的注定清贫,这样看,她是不幸的,她没出生对时代,也没出生对家庭。从另一面看,在那个饿死了一大批人的年代,她那么幸运的活了下来,到现如今,身体还算硬朗,也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她又是幸运的,顽强的。她的童年尽管辛苦,贫困,但除了担心吃不吃得饱饭之外就不用烦恼其它的日子却相对开心,幸福。
在差不多十八九岁的样子与她丈夫结的婚,也就是我现在要称为姥爷的那个男人,不光是要称为,确实是我姥爷。虽然也领了结婚证,上面写着自愿结婚。然而真实情况并非如此,或许那个年代这种情况比比皆是,也不足为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年纪轻轻就被逼嫁给了不想嫁的人。结婚后勤勤恳恳,勤俭持家,却还是跟自己的婆婆天天矛盾不断,自己的男人又天天合起他妈欺负打压,日子过的相当心酸,天天挨打受骂,打打闹闹,大半辈子也就那么过了。跌跌撞撞一生也就这么跟这个不喜欢的男人过了,自己却无能为力。
生了七孩子,两个男孩,五个女孩,如今所有的孩子都已成家,虽然说不上个个过的幸福,但也勉勉强强过着自己的小日子,每人都有那么一两个儿女。姥姥姥爷膝下也都有那么十几个孙儿外孙的一大帮,聚起来也够热热闹闹的了。如今的姥爷也有七十五岁,身体还没外婆健朗,俩人老了老了,慢慢的应该也没力气再打架了,也就消停了。说句稍微夸张点的话,这两年才没有听到他俩吵架,要死要活的闹了!如今的她,心里虽然还是恨着某些人,但也没有原来那么强烈了,虽然依旧是她不想嫁的人,但吵吵闹闹的一辈子毕竟还是多少产生了点感情,如今却能彼此关心关心了。一辈子原来也可以就这样被别人安排后,跌跌撞撞的过呀,说难也难,说容易也容易啊!
正文部分:
1942——1952(1——10岁):
这个时间段,年份特别,中国历史上发生了一些具有重大意义的事,1949年,新中国成立,如今还是当年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新生的东西必定得推翻旧的东西,这其中就得发生一系列的改变,而老百姓就是处在其中水深火热的部分。
刚出生的几年,小孩子因为太小,记不住什么东西,稍微大了一点点,老人只记得零零散散的一些东西,可能只是几个情景,也可能只是几个短短片段,没有办法讲出个所以然来,同样我也写不出什么故事来。老人只记得小时候的她特爱哭,哭个不停的时候,她的爷爷生气发火了,就叫她妈妈把她关到大冬天的总是把她关到偏院或者门外去。然而这些行为却是无法制止她的哭声,哭好久好久,然后记忆中每次都是被她叔叔解救,还记得叔叔穿的皮袄 ,总是把她抱起来裹在里面,好暖和,然后温柔的逗她,叫她以后要听话,不许再哭,等她哭着应允之后会把她抱到土炕上,盖着羊毛毯,炕被人躺的滑溜滑溜的。(北方的炕,用石头垒起,用土糊起,下面是空的,用火加热取暖,比南方的床要大,睡觉的地方。如今的北方农村都处处可见,不过现代的材质高级了一点,然后炕上面铺的也好了很多,有毡,有毛毯,还有各种保暖的东西。),拿个硬硬的油花给她啃。油花:一种北方以前的馍,现在已经没有了。看着名字,感觉是一种油炸的馍,不然干嘛叫油花,不知道你们会不会,反正以前我是这么理解的,其实不然,虽然叫油花,原来是青稞面烙的饼,很难吃,但是在那会还算是好东西。)
那个年代,孩子多,人民文化素质低,孩子远没有如今这般珍贵。教育孩子,才不会考虑什么方法,不听话了,烦人了,就把她大冬天关到其它地方不管。从另一面看,每次爷爷的吩咐妈妈都会照办,不管吩咐对错与否。由此可见,当时的男尊女卑现象处处可见,一个家庭男的就是老大,年长的男的当然就是一个家里的权威人物啦!试想我们要是出生在那个年代,可怎么活下去呀,唉,悲哀呀!
大约四五岁的时候,老人还记得些情景,那会儿按理说是解放前夕了,县城里总是打炮,老人在村庄的家里都能听到,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一直在响,大家都很害怕。为了躲避土匪,每家后院的山上,都有挖的窑洞,左右两边开凿,洞口都在半山腰上,比较高。记忆中到了每天下午,年轻的小伙子们都会搭上梯子,让家人一个一个爬进去藏好。然后再去撤走梯子,自己继续躲到其它院子里隐蔽的地方,一来应该是为了给家人放哨,二来一旦有什么突发状况,也好提前暴露自己,延迟时间方便转移家人吧。还会有男的专门在外面放哨。我以前以为这种情节只有在抗日战争片中才演,却没想到原来那个年代我生活的那片地方,也真真切切的上演着这种场景,倘若我早出生个五十几年,或许我也就能经历那么几件惊心动魄的事情啦!
大约六七岁的时候,跟我聊天的时候老人记忆中只有两件我可以记录下来的故事,或许那个年纪发生的事情,到了她们如今这个年龄还能记得的着实珍贵。所以不管故事有没有什么意义,我都按照老人说的记录下来。
第一件事跟他弟弟有关,她说她记得她很小的时候,有一次,他弟弟玩着玩着就突然倒下,整个身体都僵硬了。然后她爸爸请神桌来治,乱七八糟的在家搞了好久。当时的她吓傻了,躲在西边的另一间房间的毛毯里不敢出来。终究恐惧感还是没有战胜小孩子的好奇心,她还是大着胆子从毛毯里面钻出来从门缝里面偷看,虽然记不清她当时看到了些什么东西,但老人很清楚的记得她偷看的场景。我虽然当时觉得请神桌治病,简直荒唐。但我还是问了老人,当时神桌到底有没有治好她弟弟的病,老人回答说她不知道,不知道他弟弟的病怎么好的,反正后来是好了。
如今想想,那个年代的人,真是可怜,生病了根本没有医院,医生这么一说,城市应该有,而农村的老百姓都不知道这些名词是什么东西。可是话又说回来,就算那会儿农村有医院,有医生,普通老百姓也没钱看病啊,连吃饭,温饱都是问题,还哪里会有钱花在其他地方。我只能说,现在的我们太幸福,那会儿的他们好顽强。再者,我们可以看出,那个年代迷信盛行,什么时候都会花钱找那些荒唐的人干些稀奇古怪的事儿,然而大家还深信不疑。时间过了这么久,现在的农村里面也还时不时的请那些人来家里做法事的,不怕大家笑话,作为一个大学生,在我快要中考和高考的时候都被我妈扯着去我姨家问法师我考试会怎么样这个问题,当时虽然不是很相信,但多少也还是有点信的,最起码不排斥这种做法,连现代像我这种接受过教育的人都是这种状况,也就没有怪那个年代他们那么荒唐了。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迷信在我国根深蒂固,国人深受其害,然而难以完全消失,目前还依旧存在。
第二件事情:老人六七岁的样子,也正好就是48,49年解放的时候,老人记忆很深刻。说有一天,下午四五点钟的样子,一批不知名的军队来到了村子,统一的着装,穿着黄色的军衣,裤腿全部都用白布裹的紧紧的。来到她家,跟大家说他们是好人,不要害怕,他们只是路过想借宿一晚。给了大家一支纸烟,大伙儿从来没有见过,她爷爷还把那支烟点着,不管是老人还是小孩都给尝了尝味道,那么小的年纪,如今她依旧记得是甜的味道。抽完烟家里的大人给他们安排好了住的后,还是不相信他们,下午依旧偷偷的全家老小都藏到的窑洞里面去。第二天早上她们出去的时候,那批人已经走了,而她家的东西全部都放的好好的,一样都没少,那会儿他们才相信他们说的话了,虽然不知道是什么人,但相信他们是好人了。
接下来就说说那个年代她们那个村子农民的家境吧,来介绍介绍老人还记得的那些衣食住行。老人回忆说她家那会在村子里面还算条件不错的,属于上中农,土地还算多,都是个人开荒变成自家土地。村子里的土地种农作物都没有现在的化肥,只靠施人肥维持,然后俩又不多,那会儿的品种又不好,所以小麦的收成很不好,总是不够吃。那会儿的农作物还有青稞,豌豆,小菜籽,土豆等。当时村子里的很多人家食物不够吃,都得靠乞讨生活。不管是本村的还是周边的村子里的人,都有好多要饭的,人很善良,她们兄弟姐妹总是从房顶扔冷土豆给乞讨的人。还经常填肚子的就是之前提到的油花了。
那会儿她们家有三四头毛驴,两匹马,四五头牛,差不多是村子里牲畜最多的。但她说她们家却算不上地主,因为不请长工干活。说地主家请长短工干活,满年了就给点粮食作为工资让他带回家去养一家老小。她记忆中那会儿穿的是用羊毛碾的线制成的胡褂,很单薄。但那也是经济条件好的家庭才能穿得起的,然而很多家庭无经济来源的家庭,孩子都没衣服穿,有的人穿的褂子好久不洗,里面总是有很多虱子。每到过年,人们就会赶着毛驴步行走到很远很远的丹葛尔古城用粮食换布料,然后回家赶制衣服穿。村子靠山,狼随便出入,听说当时狼还吃了一个乞讨女人的孩子。
后来我们小时候听到过的上粮,保长之类的词,她说这些制度,这些名词那时候就有了,还总是发黑色的布料给村子里的女人,让她们按规定的数量交做好的布鞋。村子里的保长负责村民的上粮之类的东西,老人回忆说那时候没有称,是按斗,旦来作为衡量粮食数量的单位。说上的粮食质量,数量啥的不合格的,保长会让你重新来交。当时我问老人,那当初的保长是怎么产生的,是通过什么制度选出来的,老人一头雾水,起初都不知道我问的是什么,也不知道她该回答什么,后来我解释了半天,她才明白,说能让谁选啊,只知道是上面更大的官儿看着哪个村民脾气倔,比较厉害,管得住人的,就让哪个当,意思就是上司直接任命。然后我又问那当保长有什么好处,有没有什么工资,回报之类的东西的时候老人回答说,能有什么回报,没听过有什么回报。然后听完这席话,我就纳闷了,我问老人,第一,上司直接任命的官员怎么服众,她们为何会心甘情愿的听保长的话。第二,工作,为别人办事,没有任何回报,为什么保长们还是愿意那么卖力的干。或许这就是那个年代才会有的情况,人们没那么现实,没那么功利。就算选举制度如此的不健全,也能那么听话,怪不得他们,要怪也只能怪那个年代,那个社会环境,中国落后至此。人民大众文化素质放在那儿,他们无能为力,也意识不到这些,只是更容易满足罢了,当今社会的那些个学者,专家如若放到那个年代,他们或许也好不到哪儿去。
1952——1962(10——20岁)
这个时间段她印象最深的莫过于这么几件事儿。一是1959——1961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国家经济困难的,受害最大的当然是底层群众,老百姓饿着肚子,吃不上饭,各种乞讨,一个一个人倒下,被活活饿死。第二个就是这其中她们一家人的状况,她妈当时被饿死的情景。然后老人就把她所听到的,看到的,真真实实发生的,只要是她还记得的都告诉我了。
她说她记得当时吃的是草根,用草根做的馍馍,有些人还把拾到的猪粪在石板上晒干了接着吃,然而任何年代总少不了贪污之人,那些当官了,能贪污的人,总是吃得肥胖,他们家就不用受这苦。她还跟我说我现在大舅妈的爷爷当年吃了饿死的女儿的肉,很是让我震惊,不能说他有多狠心,试想一下,饿到什么程度才能吃下自己亲生女儿的肉,但终归只是为了活命而已,人的本性还是会为了自己,或许也应该理解。大家一起吃着大锅饭,不允许开小灶,谁家半夜偷着生火,只要看到烟囱里面有烟,星星点点的看到些火花,青年团员,青年民兵啥的就才抄到家里到暴揍一顿。
她记得很清楚,1960年,她妈被饿死。每个早晨,她都习惯了被她妈叫醒,那个清晨,她迷迷糊糊的自己醒来,感到奇怪,还在想着妈妈今天早上怎么没有喊她,还以为是她惹她妈生气了,然后悄悄下床去食堂打饭。她说所谓的饭也就只是些清汤而已,只有盛到锅底的时候才会有点麦子皮。等她打了点汤回去后,叫她妈妈起来吃饭,然后她妈没反应,已经没气了,就那样被活活饿死了。听老人讲这段经历的时候,我仔细观察着老人,我发现她很淡然,像讲着别人的故事一般,没有流一滴泪。或许这么多年过去了,她们的泪水早被岁月风干了,但我坚信,她跟我们一样,对她妈妈的爱一定不比如今的我们少,要不然那情景多少年后不会依旧记得这么清,或许她也恨当初的自己无能为力,只是没有跟我们说过而已。
她还跟我说,当时的那些驴呀,马呀,牛呀的牲畜被饿死之后,就会被村子里的人抢着吃了,一般还只有当官的才又份,一般人想吃都吃不到。后来每家的粮食,面啥的都被收走了,吃大锅饭。连每家的驴马牛的也被全部强制赶到村子里的饲养院儿,全都统一饲养。碾场时都会给所有畜生上嘴笼,防止它们吃粮食。劳作的人只要敢偷吃一粒粮食,就会被相关负责人打个半死,等把粮食全部收好后就会被解放车全部拉走,不给人们留一点口粮。等收完粮食后,人们就会在地里面找仅剩的那几粒粮食,要能找到几粒就会很兴奋地吞了,按老人的说法,那会的人,牲畜都快是饿疯了的人。
她还跟我讲了一件再次让我震惊的事儿,她说她的姐夫年轻的时候当过兵,有一次上次对他们大家说等下一听到口哨就迅速的出来聚集,后来听到口哨声后大家就迅速的往外面跑,而他姐夫被一个知道行情的老兵扯住了,叫他不要出去。原来那些兵聚集后,有另一批人直接把他们推到他们自己之前挖好的坑里,给活埋了。历史上我们只知道秦始皇的时候有人被活埋的事情,除此之外,从未听说过,没想到那个时候也发生了这些让人震惊的事情!
然后她又跟我讲起了她们家人乞讨的事儿了,她说,当时村子里面的人都自顾自的去乞讨,家里面的人一般都是谁也不管谁的那种,乞讨到东西,就自己享独食的这种状况。老人十七八岁的时候,带着她稍微大点的两个妹妹去乞讨,小妹妹就呆在家里,爸爸外出做木工活,也不管他们这帮孩子,按她的话说就是想管也没办法管。她说当时村里普通老百姓有全家人都饿死的而那些当点小官的人家,每一个饿死的,看来官场的贪污现象任何年代都会有你。她说她大妹那会儿还去上学,而上学又不是真正学什么文化,而是老师组织学生拿着铲子去挖野菜什么的,纯属免费的劳动力呀。还说她那个上学的妹妹每天放学后自己就去种过土豆的地里挖没有犁尽的土豆,然后又一次她还挖到土豆回来后一个人躲到厨房里面烤熟后吃,其它两个弟妹被锁在外面不让进去,然后她从外面回来看到这种状况后,狠狠的揍了她一顿那个妹妹,说是那妹妹之后还对她记仇了呢。
后来她去了我们那边另外的一个地方挖石膏,去的时候是马车拉去的,到了之后也没挖什么石膏,结果就在那儿天天用手推车推土,过了一段时间就叫她们回来,然后据她说她们是从那个地方步行走回来的,走了差不多整整两天一夜,回来的时候脚上完全气泡,都快摊。
当时下午快到村子里的时候,在路上看到个男的拉着马,马车上坐着个中年妇女,去了她家。晚上才知道原来是提亲去了,她说她当时气的在家躺了好久,她爸跟她说让她第二天就去领结婚证,第二天那个男的拉了匹马来接她,她当时是一万个不愿意。于是她爸,叔叔硬是把她抱到马上,她自己一骨碌溜下来,又抱上去,又溜下来这样持续的好一会儿,直到后来她爸的脸色气的铁青。无论怎么反抗,她还是没有逃脱命运的束缚。然后去领结婚证的时候,老人气的都没进民政局,但那个男人一个人很快就把结婚证领好了。然后回来的路上她本还是要回她自己的家,却被那个男人跟他本家的一个小伙子扯回了南方的家。之后说是从食堂领到八个油花结婚待客。(说是当时村子里面的规定是娶妻领八个油花,嫁姑娘领六个油花)就这样,她就算是嫁给了他,婚姻如此简单,而当时的那个男人就是我们现在的姥爷。尽管这辈子夫妻之间感情如何不好,但也还是生子过活,将就着过了一辈子。
1962——2002年(20——60岁)
寒假因为其他原因,聊到姥姥二十岁的时候,就天天来人应酬,没有时间在跟我聊之后的事情,所以我也不是很清楚,下面的内容都是以前再跟姥姥聊天的过程中得知的,或许内容就没多少了,毕竟了解有限,我是没有很完整的完成这个作业呀。
刚结婚的时候据说是总是跟很强悍的婆婆天天吵架,每天出去在生产队劳作,回来吃饭的时候婆婆还不让她吃饭,然后还因为种种婆媳之间总是矛盾不断,而她的丈夫,也就是我们的姥爷是一个以孝危险,特别听母亲话的人,如此一来在他身上的北方大男子主义展现的淋漓精致,总是跟她母亲一起合起伙来欺负姥姥,打姥姥,不明事理。但在村子里,在外人面前他又是那种大气都不敢哼一声的人,对于这些,姥姥如今说起都气愤不已。她们两个之间这辈子吵架,甚至打架从来都没有断过,听我妈妈以前说过,曾今她还小的时候姥爷都把姥姥打到半死过,躺在床上直接没气,她们一帮儿女就在炕前又哭又喊的。我小时候都记得她俩经常吵架,有一次姥姥好几天都没吃饭,大冬天的还差点跳了湖。
姥姥姥爷如今有两儿五女,七个孩子。据说之前还生了两个,不过都没活下来而已。大姨如今都已五十好几了,小舅才三十几岁。据说每次怀孕快要生的时候都依旧在劳作,然后在任何场合都生过孩子,那时候的人真的好顽强,我真心佩服!后来辛辛苦苦拉扯大孩子们后,说是在中年的时候都决定跟我姥爷离婚,实在过不下日子了,偷着从家里跑了出去。说是后来又不忍心丢下那些孩子,还是回来了。母爱就是这么伟大,愿意牺牲自己,只为给自己的孩子们一个完整的家,赔上自己的幸福,只为了给孩子们应有的母爱!
后来张罗着把孩子们的婚姻大事儿都给解决了,该嫁人的嫁人,该娶亲的娶亲,一个都没有差。按理说姥姥终于可以歇口气了,可是还是不可以,儿女们的幸福,婚姻依旧依旧需要她担心。两个姨离婚再嫁,其中对她们一直不离不弃的只有姥姥一个人。
2012——2014年(60——73岁)
这个近十二三年,老人的儿女们也都有了稳定的婚姻和家庭,算不上过的很好,也还算可以,起码也还有个农民生活的一般水平。还有那么一两个儿女家庭很幸福,经济也还算蛮宽裕。时不时的来看望看望老人,去年还接她们老两口去上海这种大城市逛了逛。儿子儿媳也很孝顺,总是把她照顾的很好,孙子外孙的也有十几个,经常陪在老人膝下的也有那么三四个。马上就会有重外孙了。子孙满堂,身体虽然说不上多好,但也不至于太差,我想你老人的晚年也还算幸福安详吧!这一辈子都没怎么跟姥爷好好处过,没有什么感情的老两口,想不到这几年也还能彼此关心关心,虽然老两口分住在两个儿子家,近几年,比姥姥大两岁的姥爷身体越来越不好,谁都保证不了能活几天,毕竟呆久了,就算吵了一辈子也还是有感情的,姥姥时不时的从小儿子家跑到大儿子家看望姥爷,吃点什么好东西也总想着姥爷。虽然只是普通的爱,但被我们这些小辈看在眼里,还是很温暖!
这个老人,我的姥姥,没有文化,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再平凡不过。她的一生虽然心酸,艰苦,但我相信会让我们每一个读懂她的人动容。善良,勤劳的普通大众形象,但是在我心中,尤其是读过她的这些故事后,却是高大,伟岸,勇敢的形象。一个平凡的女人,凄凉,精彩的一生,讲述了一个不平凡的长篇故事。最后,我只想到了一句话,好人终有好报!姥姥的余生一定要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