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侵华细菌战,是二战时期反人类的丑恶历史和残忍的战争犯罪。追溯和研究这段历史,对于鞭挞历史邪恶,警惕悲剧重演,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冷战结束以来,中、日、美、英等国学者竞相研究二战日本细菌战史,但迄今还有种种缺失和不足。国内研究的不足主要有三:一是“重北轻南”,重视731部队在东北进行人体试验、细菌武器开发的研究,而对日本细菌部队在中国南方的活动及实施的细菌战研究不够;二是“各自为营”,学者对各自省区日军细菌战行为研究较多,但对日军侵华细菌战全貌缺乏整体把握和认知;三是“实证力度”欠缺,研究队伍以各地方文史工作者为多,对学术规范重视不够。国外研究则存在一些偏颇:日本学者只承认731部队在哈尔滨的细菌武器研制活动与在浙江、湖南常德、浙赣实施的几次细菌战,右翼学者甚至质疑日军细菌战的存在;苏联伯力审判认为日军在华细菌战主要还在“准备”阶段;美英学者只侧重揭露日军对盟军使用细菌武器的企图。
由我院多名思政课教师作为核心成员参与的“中国南方侵华日军细菌战研究”项目组陆续发表了系列论文20余篇,其中三分之一的论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二次文献转载或摘录,CSSCI收录9篇。尤其是从2018年11月到2022年下半年,项目组系列成果“中国南方侵华日军细菌战研究丛书”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推出,共专著七种,被列入“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规划项目,是研究侵华日军细菌战史最大规模的一次出版,成为侵华日军细菌战史研究达到新高度的重要标志。经中国历史研究院鉴定,达到预期研究目标,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同意结项,等级为“良好”。
这一系列成果,全方位审视日本侵华细菌战史,运用日本战时相关细菌战档案文书,辅之以中、苏、美、英等诸种史料,多方面揭露并有力证实了日本侵华细菌战的罪恶事实,改变了此前该领域“重北轻南”“各自为营”的状况,有力推动了该领域的研究进程,对全面深入加强中国抗日战争史研究具有重要学术价值;这一系列成果内容严谨,形式规范,结构完整,史料充实可靠,观点各有创新,部部堪称精品,与已有的731部队研究成果一起,构建起中国学者对日本侵华细菌战史的较为完整的认知体系,以及在该领域的中国特色话语体系。其中:
曹卫平的《侵华日军广州8604细菌部队研究》是第一本专门研究日军驻广州“波”8604细菌部队的学术性著作,披露了该部队实施细菌战的新罪行。
张华的《侵华日军第9420部队及云南细菌战研究》,是国内最新、最系统、最翔实地研究日军9420部队和云南细菌战的著作,披露了众多新史料。
朱清如的《侵华日军南京1644细菌部队研究》,是国内首部全方位研究南京日军1644细菌部队的学术专著,讨论了前人未曾探究的诸多问题。
柳毅与陈致远合著的《侵华日军1855细菌部队研究》是研究华北日军1855部队的最新成果,对日军华北细菌战作了全面探索,对学界一些存有分歧的问题提出了新的看法。
陈致远的《侵华日军在中国实施的鼠疫细菌战研究》,是国内首部全面研究侵华日军在中国实施鼠疫细菌战的专著。该书指出鼠疫细菌战是日本侵华使用次数最多、涉及15省130多个县(市、旗)、造成危害最大的细菌战。
罗运胜的《侵华日军在中国实施的霍乱细菌战研究》,是国内首部全面研究侵华日军在中国实施霍乱细菌战的专著,表明日军曾在中国20个省区实施霍乱细菌战,其危害仅次于日军鼠疫细菌战。
李海军等人合著的《侵华日军细菌战重要外文资料译介》首次在国内译介了重要的日文细菌战档案文书《井本日志》《金子顺一论文》《增田知贞:细菌战》等和重要的英文细菌战情报档案《汤普森报告》《费尔报告》《英格利斯报告》等,为学界利用这些日本侵华细菌战罪行的重要铁证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中国南方侵华日军细菌战研究”的顺利结题及相关成果的出版,标志着我校中共党史学科建设进入新阶段。朱清如2023年立项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抗美援朝战争中美军细菌战与新中国反细菌战研究”、张华博士2022年立项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伯力士援华反日军细菌战研究(1937-1948)”将持续推进我校中共党史学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