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上午,华南师范大学尹维坤教授在大学城校区为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学生做一场关于“盖梯尔反例与知识辩护问题”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周忠华教授主持。
盖梯尔对知识的传统定义——得到辩护的真信念——提出了深刻的质疑。为了解决盖梯尔问题,哲学家提出了多种新的知识定义,但迄今为止未能达成共识:这些定义或者无法阻止新的盖梯尔问题产生,或者极大地缩小了知识的范围,从而导致怀疑论。尹维坤教授基于可靠辩护的来源(即可靠辩护来自认知主体意识的内部还是外部),可靠辩护的性质(即可靠辩护是基础性的还是融贯性的),可靠程度的要求(即可靠辩护的可靠性是可错的还是不可错的)三个方面,认为在当代知识论中相互竞争的辩护理论主要有内在主义和外在主义、基础主义和融贯主义以及可错论与不可错论之争;非假信念条件、不可挫败性条件和决定性理由条件从不同侧面倾向于内在主义、基础主义和不可错辩护,因果条件、可靠条件以及虚拟条件论则是从不同侧面倾向于外在主义、基础主义和不可错辩护;相互竞争的辩护理论各有优缺点。
尹教授仍然坚持主体性原则下的辩护,即内在主义,但其所指的内在主义是指在人类意识内的内在主义,而不是个体心理主义的内在主义。认为现实的为认知目的的辩护是在当时社会语境中的辩护;知识主张确实承诺了对确定性的一种要求,然而,这种确定性实际上必须用有效的、世俗的和实践的术语来解释。
马克思主义理论前沿问题系列讲座活动聚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中的理论前沿和热点问题,特别是聚焦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前沿和热点问题。本场专题报告会是学院系列讲座活动之一,旨在帮助同学们知道不同的语境要求不同的辩护强度,而不同的辩护强度要求则产生了不同类型的知识,造成了“知道”或“知识”的不同含义。因此,只有确定了“知道”或“知识”在某个语境下的具体含义,即所要求的辩护强度,才能准确判断该语境下某个命题是不是某个主体的知识。
(一审:童淼林,二审:罗尧,三审:董树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