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港云
籍贯:湖南邵阳
教育背景:湖南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
职称:讲师,(教研室主任,教工支部书记,习马研读社指导教师,班主任)
教授课程及研究方向:《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和发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代表性科研与教学成果:
课题方面:
[1] 主持湖南省社科基金教育专项: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路径研究(XSJ17B22);
[2] 主持湖南省社科评审项目:大数据时代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提升路径研究(XSP18YBC063);
[3] 主持湖南省教育厅项目:新时代习近平奋斗精神的科学内涵及弘扬路径研究(18C0747);
[4] 主持2018年常德市社科课题:地方高校保护与传承地方红色文化的长效机制研究;
[5] 主持2019年常德市社科课题:善德文化融入地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路径选择;
[6] 主持2019年湖南文理学院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亲和力的理路研究(SZZD1901);
[7] 主持2019年湖南文理学院教研教改课题:马克思主义经典阅读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路径研究(JGYB1949);
[8] 主持2016年湖南文理学院博士科研启动项目:中国共产党文化自觉及其提升(16BSQD26);
[9] 主持2020年常德市社科评审课题:文化民生视野下地方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路径选择(CSP20YC27);
[10] 主持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党的创新理论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路径分析(NHJG-2020-0732)。
论文方面:
[1] 新常态下大学文化建设的思考——基于文化自觉的视角.高等教育研究,2015(4)
[2] 培养大学生文化自觉的四维向度.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10)
[3] 中国梦的实践品性及其彰显.湖南社会科学,2014(4)
[4] 在教育实践活动中锻炼青年干部.经济日报理论版,2014-04-10(15)
[5] 青春梦托起中国梦的四个维度.湖南日报理论版,2015-05-20(5)
[6] 聚焦实干 成就梦想. 湖南日报理论版,2017-05-08(4)
[7]大数据时代下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精准推送.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7(5)
[8] 高校思政课教师亲和力的提升路径.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4)
[9]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数据素养提升的路径选择.高教论坛,2019(4)
[10] 经典文献阅读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意蕴与实施路径.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3)
获奖方面:
[1] 2017年湖南省高校“好声音讲坛——讲话精神进基层”微宣讲比赛一等奖;
[2] 2018年湖南省高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个天天”主题演讲比赛二等奖;
[3] 2018年学校思想宣传工作先进者;
[4] 2018年学校青年教师优秀教案一等奖;
[5] 2019年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活动三等奖;
[6] 2019年学校年度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
[7] 2019年学校年度先进工作者;
[8] 2019年学校年度教学质量奖;
[9] 2019年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排名第三;
[11] 2020年学校年度工作先进者;
[12] 2020年湖南省高校课堂教学比赛二等奖;
[13] 2020年学校年度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
指导学生:[1] 2018年湖南省高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个天天”主题演讲比赛二等奖;
[2] 2019年湖南省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二等奖;
[3] 2019年全国大学生思政课微课开发成果共享大赛三等奖。
社会服务:湖南青年讲师团成员